四川 2021-05-17 | 浏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段历史,发生于1935年5月。
5月25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
安顺场:安顺场(原名紫打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间,在这里发生了两起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紫打地;72年后的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强渡大渡河,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从此,安顺场便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载入史册,名扬中外。
红军渡:强度大渡河遗址
泸定桥:在漫长的历史中,泸定桥是中国四川和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是中华边陲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安定桥,更以中国红军长征期间胜利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业绩而名扬中外。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坐落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距泸定桥600米。纪念馆屋顶模拟天安门城楼,寓意“13根光秃秃的铁链托起了共和国”。馆中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综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更多培训方案,敬请参见:初心网优选培训方案四川篇